青島第三公園變遷:曾為情侶幽會最佳場所
來源:青島日報/青報網 2015-07-28 07:14:00
“第三公園,在市區聊城路側,占地六十余畝。日管時代,名新町公園,我國接收以后,始改今名。園址傍山,綠坡植樹,頗得自然佳趣。惟地點過于偏僻。日間游覽,尚屬相宜,若夜間,游人甚少。因此一般情侶,往往以此為幽會之所,青島竹枝詞中所謂‘綠蔭絮語后,露沾其漆皮鞋’者,即詠此也!边@是1933年《青島指南》對第三公園的介紹。
據史料記載,1914年日本第一次占領青島,日本當局在大鮑島東山依其地勢,修建了公園,栽花種樹,還建了一個人工湖,供日本僑民觀賞游玩,名叫“新町公園”。園內設施非常齊全,湖塘、亭閣、小橋、曲徑、回廊、石桌石凳、各色景觀燈應有盡有。 石階小道非常多,另外,園內還種植了奇花異卉和高大的樹木等。
中國政府接收青島后,將此公園命名為“第三公園”。1934年,青島工務局開始對公園進行大規模改造,市長沈鴻烈親自主持。這次改造對公園進行全面的整修,而且還增建了運動場、足球場階梯式看臺和水池等!暗谌珗@”成了當時市北區,尤其是老城區文化、娛樂和體育比賽等活動的中心,是老青島最熱鬧的地方之一。
抗日戰爭爆發后,日本第二次占領青島,在第三公園北部建了“山東每日新聞報社”,后改為“興亞報社”,南部建了“日本陸軍俱樂部”。日本投降后,國民政府接管,將“興亞報社”改為“民言報社”;將“日本陸軍俱樂部”改為“膠澳鹽務管理處”。
1949年6月,青島解放,民間藝人組成的大眾游藝社開始在這里圈地建了一個演出場地,每天演出各種曲藝。普集路市場建成后,百貨攤販移了過來。新成立的青島文聯文工團沒有演出場地,于是在第三公園西部建了一座露天的簡易劇場,四周圍攏起來,可容納七八百個觀眾。文工團京劇隊有荀派著名花旦徐翰英和著名小生演員劉雪濤領銜,觀眾很多。由于設備簡易,所以票價比戲院便宜很多。
解放后,由于青島市工人文化宮坐落此地,“第三公園”更加發揮了它的“體育文化中心”地位。歷年的全市職工工人文藝匯、大合唱、歌舞、話劇和小品比賽,也都是在這里舉行。除了這些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外,這里還經常舉行全市性的大型集會和各種體育比賽。如這里還時不時地舉辦一些由工廠和社區組織的報告會、各種球賽、小型特色運動會等等。
責任編輯:孫亞楠
熱點圖片
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
1、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。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,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、復制、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;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圖片切換散發給其他方,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;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。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,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。
2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"來源:大眾網"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、凡本網注明"來源:XXX(非大眾網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,可與本網聯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4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30日內進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