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莊街道
來源:青島日報 2017-02-17 15:36:00
夏莊街道隸屬青島市城陽區,位于嶗山西麓,城陽區東南部,白沙河中游,中心位于東經120°28′,北緯36°16′,東靠嶗山區北宅街道,西與流亭街道、西北與城陽街道毗鄰,南接李滄區,北與惜福鎮街道接壤,東西最大橫距14.5公里,南北最大縱距11.5公里,總面積84.4平方公里。
夏、商、西周(約公元前21世紀~公元前207年)為萊夷地。春秋時(公元前770~公元前475年),初為介國、夷國、萊國等諸侯國屬地,中期歸于齊國。戰國時(公元前475~公元前221年),屬齊國隸即墨。
秦時(公元前221~公元前207年),統一六國廢分封制設郡縣制,屬瑯琊郡不其縣。西漢時(公元前206~公元8年),仍屬瑯琊郡不其縣。東漢時(25~220年),為東萊郡不其縣。三國時期,歸魏國(220~265年)青州東萊郡不其縣。西晉時(265~316年),屬青州長廣郡不其縣。南北朝北魏時(386~534年),改屬光州長廣郡不其縣。北齊(556年)廢除不其縣,劃并于光州長廣郡長廣縣。
隋朝(581~618年)統一中國后,一度重置不其縣,不久又將不其縣并于即墨縣,屬東萊郡。唐時(618~907年),屬河南道萊州即墨縣。宋時(960~1127年),為京東東路萊州東萊郡即墨縣。金時(1127~1279年),屬山東東路萊州定?ぜ茨h。
元時(1206~1368年),先后屬山東東西道益都路即墨縣、般陽路萊州府即墨縣。明時,屬山東省,初隸青州府即墨縣,明洪武九年(1376年),改歸萊州府屬膠州即墨縣。清初,屬山東省登萊青道萊州府膠州即墨縣。乾隆年間(1736~1795年),直隸萊州府即墨縣。光緒二十四年(1898年)3月6日,德國占領青島后,白沙河以南地域劃入德國膠澳租界,余則歸屬萊州府膠州即墨縣。
民國二年(1913年)廢府設道,白沙河以北地域屬山東膠東道即墨縣。民國三年(1914年),白沙河以南地域日本驅德國而代之。民國十一年(1922年),北洋政府將租界收回改為膠澳商埠,白沙河以南地域屬膠澳商埠,白沙河以北地域轄治不變。民國十六年(1927年),道制廢除,即墨直屬省轄,白沙河以北地域仍屬之。民國十八年(1929年)4月,膠澳商埠改為青島特別市;民國十九年(1930年)9月,青島特別市改為青島市,白沙河以南地域屬之。民國二十七年(1938年)1月,日本再次侵占青島,白沙河以南地域屬偽青島特別市,白沙河以北、曹村河以西地域仍屬偽青島特別市即墨鄉政處。民國三十一年(1942年)6月30日,偽青島特別市政府設嶗山行政辦事處,夏莊區、仙家寨區屬嶗山行政辦事處,白沙河以北、曹村河以西地域屬偽青島特別市即墨行政辦事處。民國三十四年(1945年)8月抗戰勝利后,分屬青島市嶗山行政辦事處和即墨縣。民國三十八年(1949年)6月1日,夏莊全境解放,屬膠東區南海專區嶗山行政辦事處。
1950年5月1日,改屬膠州專區嶗山行政辦事處。1951年4月,屬青島市嶗山行政辦事處。1953年6月,青島市嶗山行政辦事處改為青島市嶗山郊區,仍屬之。1961年10月5日,嶗山撤區置縣,其隸屬不變。1988年11月17日,嶗山撤縣改區,仍歸其轄治。1994年4月23日,青島市行政區劃調整,設立城陽區,整建制劃入城陽區。
責任編輯:王永強
熱點圖片
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
1、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。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,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、復制、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;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圖片切換散發給其他方,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;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。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,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。
2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"來源:大眾網"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、凡本網注明"來源:XXX(非大眾網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,可與本網聯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4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30日內進行。